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研討會

首頁 / 最新消息 / 研討會
::: :::
日期:2025-06-30
開幕式與會學者合影(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開幕式與會學者合影(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本次會議由中研院政治所蔡文軒研究員所組織(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本次會議由中研院政治所蔡文軒研究員所組織(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國關中心王信賢主任致歡迎詞(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國關中心王信賢主任致歡迎詞(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美國明德大學Jessica Teets教授發表演說(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美國明德大學Jessica Teets教授發表演說(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美國丹佛大學趙穗生教授進行專題演講(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美國丹佛大學趙穗生教授進行專題演講(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本次會議計有70餘人參與交流(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本次會議計有70餘人參與交流(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開幕式與會學者合影(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本次會議由中研院政治所蔡文軒研究員所組織(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國關中心王信賢主任致歡迎詞(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美國明德大學Jessica Teets教授發表演說(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美國丹佛大學趙穗生教授進行專題演講(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本次會議計有70餘人參與交流(照片來源:國關中心)。

國關中心舉辦國際研討會  探討中國「新時代」次國家治理

 

【國關中心訊】

 

        國關中心於627日至28日舉辦「中國新時代次國家治理」 Subnational Governance in China′sNew Era”)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本中心與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美國明德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共有四場次論文發表,邀集美國、加拿大、英國、奧地利、中國大陸與國內學者就習近平時代下的次國家治理問題進行討論。同時邀請美國明德大學教授Jessica Teets和美國丹佛大學趙穗生教授進行專題演講。本次研討會吸引逾七十餘位國內外師生參與,討論氣氛熱烈。

 

        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首先於開場致詞時表示,感謝中研院政治所蔡文軒研究員組織本次研討會,並指出本次會議所探討的內容均是當前中國研究重要問題,更是現今學界於「習近平新時代」所關注的焦點。接著,Jessica Teets以“State of The Field: Evolution of The Study Of Subnational Governance In China”為題發表演講,為本日活動拉開序幕。她首先點出當前中國研究因局勢所遭遇的困境,接著分析中國在政策管理、人員管理和策略性調適等面向的變化。

 

        第一場次的主題為Local Party Building,由臺大政治系童涵浦教授主持,並由美國柯蓋德大學Carolyn L. Hsu教授和Jessica Teets擔任與談人。第一篇論文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胡潔人教授和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鄭揚教授共同發表,透過創新二分法(自我創新/借鑒創新)與政府工作報告的多層次量化分析探討中共的「創新錦標賽」(Innovation Championship),並指出中央權威的強弱會調節這兩種機制之間的平衡;第二篇論文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Holly Snape教授發表。Snape追蹤社會工作體系發展,揭示「社會工作」概念的演變、在縣級及基層的實踐情況,以及其對習近平「新時代」下的黨-國家-社會關係與地方治理所帶來的影響。

 

        午餐時間由趙穗生以“The Dragon Roars Back: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and Dynamic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提出領導人中心分析框架(leadership-centered framework),以此分析習近平時代頂層設計下的外交政策。他指出,習近平透過集權與個人化決策模式重塑中國外交政策方向,然權力過於集中將導致錯誤政策難以修正,進一步造成嚴重後果,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場次以Mechanisms of Governance為題,由中研院陳志柔研究員主持,並由胡潔人、Holly Snape與美國聖母大學Kyle Jaros教授擔任與談人。第一篇論文由王信賢主任與本中心曾偉峯副研究員共同發表。他們的研究深入探討習近平國內考察的模式與動機,發現國內考察行程與其政策重點之間存在顯著關聯,但在第二任期後則逐漸減弱。這一變化可能反映出習近平對地方考察的動機產生了轉變;第二篇文章由中國民族大學田剛教授與蔡文軒研究員共同發表。他們指出,中共正運用受「楓橋經驗」啟發的機制來調解基層衝突,社區民警在城市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與居委會等單位合作,使警方得以滲透至基層社會進行維穩工作;第三篇由浙江大學高翔教授與Jessica Teets共同發表。他們以問卷進行調查,發現在「新時代」的地方治理中,基層疲勞已成為一值得關注的現象。他們進一步指出,從事行政工作的幹部之工作滿意度較低。

 

        第三場次以Local Adaptation為題,由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Juan Wang教授主持,並由蔡文軒與高翔擔任與談人。第一篇由政大東亞所博士生吳品萱發表。她的研究以少林寺為案例分析習近平時期中共對宗教的統戰與管理,發現少林寺的慈善事業對中共而言,具有「文化代理人」(cultural broker)屬性。少林寺本身具強大符號資本,而這使得中共的宗教統戰工作陷入「獨裁者困境」(dictator’s dilemma);第二篇則由Juan Wang發表。她的研究針對中國大量民營企業遭地方執法機關進行掠奪式執法的現象,提出可能的解釋。她指出,主要因素為地方政府稅收政策上的自主性被削弱,且地方政府於非稅收入中仍有行政自主權。此外,為避免損害本地營商環境,地方政府更偏好對外地企業進行罰款徵收。

 

    第四場次以Subnational Comparison為題,由王信賢主持,並由Juan Wang與本中心陳至潔副主任擔任與談人。第一篇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Alex Trauth-Goik博士後研究員及Carolyn Hsu共同發表。他們的研究顯示,中國並不存在統一的全國社會信用體系,而是由各地村莊或城區基層所運作的多樣化「積分系統」,這個系統結合儒家價值與現代治理,懲罰措施則相對有限,且此一系統往往鼓勵表面服從而非真誠的社會信任,容易加劇基層既有權力結構;第二篇由中研院吳重禮教授及政大公行系林民偉博士候選人共同發表,他們的研究主要探討司法部門對食品安全醜聞和安全違規案件的應對措施,透過2000年至2024年台灣司法系統各級法院的判決,找出影響食品安全案件訴訟結果的因素,並檢視法院在保障公眾健康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第三篇則由Kyle Jaros與美國史密斯學院的Sara Newland教授共同發表。他們的研究主要探討中國與美國加州進行平行外交時,這種互動究竟是雙方實現共贏的平台,還是使加州淪為中共擴散影響力的管道。最終發現,無論是總體還是具體案例,中國的準外交政策都具有多重性,同時體現掠奪性、表演性、實用性和敷衍性的邏輯。

 

        本次研討會以實體與線上方式交錯進行,吸引逾七十位國內外師生極參與,發表人及與會者間的回饋與交流亦相當熱烈。未來,政大國關中心將持續辦理國際、兩岸等時事議題的研討會與講座,歡迎有興趣的師生朋友密切關注國關中心官方網站。

 

歡迎關注國關中心社群,掌握最新消息!!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ccuii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nccu_iir?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igsh=ZDNlZDc0MzIxNw==
Youtube Channel: https://youtube.com/@nccuiir?si=cHLpgWd5z5zOOsur

『支持國關』上線囉!歡迎大家一起支持國關!!

https://iir.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3762&id=33943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YouTube 臉書粉專 Instagram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