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關中心訊】
隨著川普2.0的展開,關稅戰如火如荼地進行,其「百日新政」引發高度關注。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於今(30)日舉辦「美國川普總統百日新政的影響與展望」座談會,由政大國關中心主任、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主持,並邀請國關中心嚴震生兼任研究員、亞太商工總會邱達生執行長、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馬振坤所長、臺大政治系張登及教授,以及國關中心副主任陳至潔,共同分析川普百日新政對美中關係、全球經貿及臺海安全的影響。
王信賢在開場致詞中指出,當前國際局勢正經歷典範轉移,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國關中心所舉辦的時事座談會,正可為各界提供獨到觀點。他提到,川普在近期接受《大西洋月刊》專訪時表示,其第二任期要從「治理國家」轉為「統治美國與全世界」,此種論述與歷任美國總統的思維與作法迥異。《經濟學人》更警示,川普百日施政恐將為美國帶來「無法挽回的重傷」。同時根據美國智庫的民調,近期不少國家的「疑美論」升溫,加拿大選舉結果出爐也代表民眾支持對川普採強硬的回應,以及即將登場的澳洲大選等,皆可能牽動未來國際局勢的發展,王信賢強調這些變化值得高度關注。
嚴震生聚焦美國內政指出,川普已簽署超過140項行政命令,遠超二戰以來歷任美國總統。其認為川普的施政在四大主軸上有所斬獲,包括強化非法移民管控、削減政府赤字、推動反建制派行動,以及反對「覺醒主義」(wokeness),並著手處理校園內的反猶太情緒。然而,嚴震生也指出川普政府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特別是農業州因中國報復性制裁而出口受挫,製造業回流政策則與美國當前勞動力結構不符,導致部分支持者期望落空。目前川普民調支持率僅為39%,嚴震生認為此顯示其政治能量正在減弱。
邱達生從經濟角度分析,認為川普雖非首創關稅政策,但此次措施的規模與外溢效應已遠超預期。美國GDP占全球逾26%,使其足以透過關稅重塑全球經貿格局,包括IMF與S&P等機構預測,關稅將拖累全球經濟成長,但衝擊分布不均,美國或可在短期「經濟手術」後回穩,中國則恐持續下行。他指出,從當前美中角力變化的觀察,「東昇西降」的態勢可能因此有所轉圜。臺灣方面,受惠於轉單效應與價格優勢,第一季出口年增17.5%,國際機構對全年表現維持相對樂觀的預期。他並指出,川普除關稅外,也以能源自主因應通膨,並透過製造業回流與供應鏈重組,試圖解決美國長期以來的貿易與財政「雙赤字」。邱達生最後強調,臺灣應積極「拆彈」,並凝聚國內共識,以因應美方後續可能提出的要求。
馬振坤則從安全與軍事面向剖析,川普政府回歸保守與現實主義,並以軍事、經濟和政治三大價值評估盟友。他強調,川普與過去美國政府最大差異在於政治價值的弱化,不再強調民主同盟,而更注重盟友的自我防衛決心與能力。馬振坤分析臺灣對美國的三大戰略價值,第一是地緣戰略位置,確保中國無法成為真正的太平洋國家;第二是先進半導體供應鏈;第三為民主價值同盟。他認為臺灣政府提出的「非紅供應鏈」策略,巧妙結合了經濟價值與政治價值,即使在川普不重視民主價值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對美戰略重要性。馬振坤強調,即使台積電部分產能轉移美國,臺灣的地緣戰略價值仍不變,川普政府不會在與中國協商過程中輕易放棄臺灣這一攸關美國整體國家安全的戰略資產。
張登及從外交角度分析川普主義與中國的應對策略,點出川普政府是「百年未有的最大自變數」,政策風格撲朔迷離,團隊更迭頻繁,決策常受體制外力量影響。他認為川普主義追求「優先」(primacy)而非「霸權」(hegemony),並以關稅施壓、製造業回流與行政權集中為施政核心。而對華戰略上,川普意圖遲滯中國發展、組建關稅同盟、要求盟國分攤防務,並維持印太軍事優勢,甚至不排除有節制、可控的「代理人衝突」。中國則採取「以打促談、鼓勵避險」策略,一方面對美強硬,另一方面尋求與俄歐日韓的合作,並持續經營一帶一路與負責任大國形象。針對臺海局勢,張登及則認為,中國將保持和平定力,但會強化「灰色地帶」的應對。他最後呼籲應關注「後川普時期」政策走向及其長遠影響。
陳至潔聚焦於川普的同盟政策,認為川普政府展現兩大「脫鉤」,即對歐洲與印太同盟政策的脫鉤,以及安全防衛與經貿事務的脫鉤。川普對歐洲盟國採取交易式、批判式態度,削弱對北約與烏克蘭的安全承諾,促使歐盟尋求與中國修復關係;相反地,對印太盟國如日本、菲律賓、印度則展現高度合作意願。陳至潔特別指出,美國近期大幅增強在菲律賓的軍事部署,包括在距臺灣僅140公里的巴丹群島部署反艦飛彈系統,使菲律賓對臺政策出現重大調整。菲律賓參謀總長更首次明言臺灣的重要性,並已部分解除對臺交流的自我限制。陳至潔認為,川普的印太同盟政策呈現有利臺灣的局勢,未來臺菲與臺日防衛安全交流將獲得提升,有助於突破長期孤立狀態。
問答環節中,與會者對中國面對關稅戰的「底氣」、美元匯率變化、臺灣國防支出及「代理人戰爭」可能性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馬振坤強調,臺灣雖難達到GDP 5%的國防支出,但國防預算預期增至3%、恢復義務役及強化後備動員均展現防衛決心,而臺灣對美國的地緣戰略價值始終不變。陳至潔則提醒,臺灣無法如東南亞國家在美中間避險,國內應尋求對外共識,冷靜面對可能的衝擊。王信賢總結認為,中國能夠強硬應對關稅戰是因其早已準備七年的「持久戰」思維,且習近平不像川普需面對民調、在野黨壓力及媒體監督,使其能集中資源應對外部壓力。然而長期而言,關稅戰對中國經濟傷害可能更為深遠。
本次座談會有近百餘位師生、媒體與各國駐台人員與會,交流與互動十分熱烈。國關中心未來將持續舉辦相關時事座談會,敬請密切關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官方網站、臉書及IG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等,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與。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ccuii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nccu_iir?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igsh=ZDNlZDc0MzIxNw==
Youtube Channel: https://youtube.com/@nccuiir?si=cHLpgWd5z5zOOs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