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關中心訊】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下稱:國關中心)於11月17日接待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下稱:UCSD)「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學者Victor Shih與Lei Guang。此次訪團聚焦國關中心的中國研究量能與研究方法,雙方就研究方向、資料分析與合作模式展開深入交流。會後並由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教授陪同,前往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就兩岸政治認同與社會調查的合作可能交換意見。
王信賢主任在開場中介紹國關中心自1954年創立以來的發展脈絡,說明中心與政大多個系所在中國研究上的長期合作,使政大逐步成為臺灣最重要的中國研究樞紐之一。面對當代數位工具與資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國關中心亦積極導入量化分析、機器學習與大數據方法,以回應中國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的最新需求。
隨後,與會學者分享自身的研究方向。政治系特聘教授、國關中心合聘研究員寇健文說明其在政治心理與中國菁英政治的研究,包括習近平健康與老化、政治性格及強人政治的制度影響。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政大東亞所合聘教授蔡文軒則展示利用影像分析、情緒辨識與機器學習技術,建構習近平在不同場合的情緒與行為資料庫,探索新聞影像背後的領導人決策訊號。經濟系王信實副教授介紹其對中國經濟、兩岸供應鏈與美中科技競逐的研究觀察。
國關中心副主任陳至潔教授並介紹其運用LLM分析中國對菲律賓的外交敘事,透過外交部記者會與官媒文本,分析中國對菲律賓敘事演變、南海政策變化時間點,以及其與美中競爭的關聯,呈現大數據方法在國際關係研究中的新可能。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則以談話資料與智庫論述追蹤北京對台政策的調整,包括實證檢視外界關注的2027年之「戴維森窗口」是否真出現在官方或專家論述之中。
UCSD訪團則介紹「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以資料為本的研究取向,強調量化研究與實證分析在政策討論中的重要性。Victor Shih介紹其在中國財政、菁英政治與高層決策上的研究成果,指出國防與科技投入快速增加對地方財政造成的壓力。Lei Guang則說明中心如何累積政策文本、專家論述與民意資料庫,以追蹤中國對美國與國際秩序的認知變化。
雙方並就合作構想展開討論,包括學者互訪、學生交換、共同研討會、資料共享與方法工作坊等可能途徑。Victor Shih提到目前校內已有支持與臺灣合作的專款,期盼未來能與國關中心建立更制度化的合作關係。
Victor Shih與Lei Guang 後續亦聆聽國關中心兵推系列專題演講,後由王信賢主任陪同前往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拜會游清鑫與蔡佳泓研究員,實地了解政大在全國性民意調查與長期政治認同研究的累積。雙方就兩岸政治認同與社會調查的合作方向交換意見,並初步研議未來在議題設計與合作模式上的可行性,結束一天充實的交流行程。
此次 UCSD的「21 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來訪,使雙方更全面了解彼此在中國研究、兩岸議題與資料方法上的優勢,也為未來在學術研究、民意調查與人才培育上的合作奠定基礎。國關中心將持續結合政大校內外研究資源,推動以資料與理論並重的中國與兩岸研究,並積極回應區域情勢的快速變化。
------------
關注國關中心,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ccuiir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nccu_iir
YouTube|https://youtube.com/@nccuiir
支持國關|https://iir.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3762&id=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