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最新消息

首頁 / 最新消息
::: :::
日期:2025-03-06
王信賢指出面對川普2.0,中共採「見縫插針」戰略。

王信賢指出面對川普2.0,中共採「見縫插針」戰略。

寇健文認為全國兩會釋出的關鍵政策訊息,主要包括對台政策、國際格局研判及解放軍高層動態。

寇健文認為全國兩會釋出的關鍵政策訊息,主要包括對台政策、國際格局研判及解放軍高層動態。

張登及認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仍然持續被強調。

張登及認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仍然持續被強調。

陳德昇認為中共經濟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落差。

陳德昇認為中共經濟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落差。

陳子昂建議台積電對於對美投資最好採取「以拖待變」戰略。

陳子昂建議台積電對於對美投資最好採取「以拖待變」戰略。

與會來賓合影(左起陳德昇、寇健文、王信賢、張登及、陳子昂)

與會來賓合影(左起陳德昇、寇健文、王信賢、張登及、陳子昂)

百餘位師生共同與會,討論熱列。

百餘位師生共同與會,討論熱列。

王信賢指出面對川普2.0,中共採「見縫插針」戰略。
寇健文認為全國兩會釋出的關鍵政策訊息,主要包括對台政策、國際格局研判及解放軍高層動態。
張登及認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仍然持續被強調。
陳德昇認為中共經濟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落差。
陳子昂建議台積電對於對美投資最好採取「以拖待變」戰略。
與會來賓合影(左起陳德昇、寇健文、王信賢、張登及、陳子昂)
百餘位師生共同與會,討論熱列。

解析2025年中共兩會  專家學者剖析政策走向與影響

 

【國關中心訊】

 

2025 年中共全國「兩會」於35日正式召開,在川普展開第二任期及美中戰略競爭升溫的背景下,兩會所釋出的政策訊號受到高度關注。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於今(6)日上午舉辦「2025 年中共全國兩會解析」座談會。會議由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主持,並邀請政治系暨東亞所寇健文特聘教授、國關中心陳德昇兼任研究員、臺灣大學政治系張登及教授,以及華南金創投資公司陳子昂董事,共同分析本屆兩會的關鍵看點及對臺灣政經產業的可能影響。

 

王信賢在開場致詞時指出,在中國經濟尚未復甦、持續下行的背景下,此次兩會不僅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同時銜接即將到來的「十五五」規劃,對未來中共21大的發展方向有重要影響。此外,國際環境的變化亦是關鍵因素,尤其在川普上任後,中共將如何調整政策因應備受關注。

 

寇健文認為,今年全國兩會相較以往更顯平淡,但仍釋出關鍵政策訊息,主要涵蓋對台政策、國際格局研判及解放軍高層動態。首先,對台政策延續性強,「繼續推進」是關鍵,其核心目標是「祖國完全統一」,更接近港版國安法後的香港,而非1997年回歸時的香港。對台策略側重「單邊吸納」,透過經濟與社會融合,促使臺灣青年赴中發展,依附在中國大陸的體制下。其次,在國際局勢方面,近期烏克蘭與美國互動令其聯想到雅爾達會議,顯示大國勢力範圍劃分的可能性,也特別警惕這是臺灣需留意的格局走向。最後,解放軍人事變動備受關注,寇健文認為,習近平執政後期對權力鞏固更為警惕,軍方內部清理行動將持續,未來軍方及國企動向值得關注。

 

張登及針對外交部分提供幾點觀察。首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持續被強調,反映中國作為全球南方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其外交戰略圍繞權力平衡、現狀負責與制度修正主義。而工作報告未提「負責任大國」與「弘揚人類共同價值」,顯示中國可能從維持現狀轉向強調權力平衡與國際體系改革。此外,「全球南方」雖未明確出現,但文中外交場合的排序變化,可看出重要性的提升。報告同時強調「平等有序的國際格局多極化」,表明中國欲積極塑造全球秩序,這與可能形成的新「雅爾達體系」相呼應。在川普可能重塑全球格局的背景下,中國正透過深化全球南方合作、強化權力平衡與鞏固中俄關係,以因應國際環境變局。

 

陳德昇則分析政府工作報告,認為中共權力核心未變,經濟數據與實際情況存落差,對內希望提振消費,對外則透過積極財政與產業政策應對美中貿易戰。中國電動車、人工智慧等產業,即使有美國高關稅壓制,仍會對市場產生衝擊,但國內政治干預與法治環境的制約恐影響創新。另外,地方債與金融風險成隱憂,失業與社會矛盾也將加劇。報告重申雖兩岸融合發展,但企業撤離、軍事壓力增加,台商對經濟環境與政策穩定性存疑,兩岸間信任欠缺也缺少交流,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陳子昂以產業與科技面向分析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十大重點工作之一即是提升科技與產業競爭力,以因應美中科技戰。他強調,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影響臺灣鋼鐵、螺絲螺帽、石化、面板、印刷電路板與半導體等產業,尤其是中國擴建晶圓廠,成熟製程恐於2027年超越臺灣,衝擊聯電、力積電等企業。此外,美中科技戰已從半導體擴展至AI,中國推動「人工智慧+」戰略,以及華為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使產業競爭加劇;美國則加強限制AI技術與資本流向中國,雙方對抗升級。陳子昂評估未來科技戰場將聚焦於自駕車與機器人,中國憑藉開源策略加速技術擴散,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製造與就業市場,對臺灣產業發展形成挑戰。

 

美中科技戰下,臺灣「護國神山」台積電的走向與影響,是與會來賓熱切關注的議題。陳子昂在問答環節中針對台積電加大美國投資、矽盾效應與美國對中制裁成效的議題特別指出,台積電4年內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導致其資本支出重心轉向美國,可能引發臺灣產業空洞化,包括設備、原物料與供應鏈企業跟進遷移。然而,此舉「有捨有得」,台積電獨霸美國市場,壓制三星與Intel,並提升其地緣政治影響力,但同時面臨美國高昂建廠與營運成本,毛利率恐下滑。對於矽盾效應,陳子昂強調若台積電全面落實1000億美元投資,確實將弱化,但建議台積電採取「以拖待變」戰略,利用美國建廠與行政效率低下的劣勢拖延進度,以維持優勢。

 

與會來賓討論交流非常踴躍,王信賢最後總結,中共政府工作報告定性當前形勢為「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加」,實際針對美國影響;經濟強調內需與科技發展,國家安全仍為核心,外交則採「美退中進」策略,透過多邊合作抗衡美國。對台政策維持現狀,而若反分裂國家法20週年無紀念,顯示美中關係未明朗。王信賢強調,面對川普2.0,中共採「見縫插針」戰略,須持續關注中共如何在國際場域運用「國際大統戰」與「國際游擊戰」應對美國。

 

本次座談會有百餘位師生與會,交流與互動十分融洽。國關中心將陸續辦理時事座談,相關活動資訊敬請密切關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官方網站、臉書及IG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等,歡迎師生與學術先進踴躍報名參加。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IIR YouTube FB粉絲頁